• 在2022年全面推行注册制背景下,《关于注册制下提高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的指导意见》一文把信息披露质量提上新高度,将中介机构“守门员”角色压实。就在这样背景下创业板创下被否企业数量历史新高度,而科创板则创造出零被否的光荣战绩。两个板块两种极端,证监会、上市委审核关注重点到底是什么?创业板因何创被否新高?为此,大象君收集了2022年27家被否企业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找寻通关的秘籍,更快实现上市愿景。2022年被否企业概况据大象君了解,2022年共有558家拟IPO企业上会,27家企业IPO被否,被否率为4.85%,有近六成企业来自创业板。其中,北交所2家、创业板16家、上证主板5家、深证主板4家。值得注意的是,与2021年对比,创业板今年被否企业是去年的2倍,同比增长了50%,创被否历史新高,而科创板创下全年零被否记录。数据来源:wind、大象研究院从各板块上会情况来看,创业板上会企业数量最多,共224家企业,被否率为7.14%;其次是科创板,共124家,无被否,被否率为0;排在第三的是北交所,有112家企业上会,被否率为1.79%;深证主板56家,被否率为7.14%;而上会企业数量最少的上证主板,共41家企业上会,被否率却是最高的,达12.20%。数据来源:wind、大象研究院从行业来看,2022年被否企业多来自专用设备制造业,共5家,占比18.5%;其次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共4家,占比14.8%;排在第三位的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共3家,占比11.1%。具体情况如下:数据来源:wind、大象研究院从省份来看,27家被否企业来自15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江苏省被否企业最多,有5家,占比18.5%;北京居第二,共4家,占比14.8%;广东省、浙江省并列第三,各3家,占比11.1%。数据来源:wind、大象研究院从保荐机构来看,国信证券保荐的企业最多,...
    2023 - 03 - 03
  •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过会率是指通过审核的企业数量占总上会数量的比例。但是,我们本文所讲的“真实过会率”是包含了被否、暂缓、取消和撤回的企业。我们认为,包含了取消和撤回企业数量的“过会率”更能反映上会的真实情况。据大象君了解,2022年,共有558家企业IPO上会(二次上会以最终结果计算),通过526家,未通过27家,审核过会率为94.27%;另外有290家取消审核或终止撤回,2022年真实过会率仅为62.77%。那么,2022年,各板块的过会率和真实过会率差别大吗?注:真实过会率=过会家数/(过会家数+被否家数+暂缓表决+取消撤回家数)2022年各月份的过会率据大象君统计,2022年7月上会企业共48家,获通过的企业有47家,IPO审核过会率最高,为97.92%;IPO审核通过率最低的是2月,上会企业共26家,有23家企业获通过,3家未通过,审核过会率有88.46%。数据来源:wind、大象研究院2022年11月上会获通过企业共59家,取消或撤回企业有18家,IPO真实过会率最高,为74.68%;IPO真实通过率最低的是6月,上会通过企业共35家,取消或撤回企业有31家,真实过会率51.47%。数据来源:wind、大象研究院综上,大象君发现,通常情况下IPO过会率均高于真实过会率,数据相差最大的是6月,有43.12%;数据相差最小的是2月,也有18.76%。数据来源:wind、大象研究院今年各板块过会率与真实过会率据大象君统计,2022年1-12月,各大板块的平均审核过会率是94.56%,平均真实过会率是63.51%;各板块的真实过会率比较平均,数据相差不大,具体情况如下:数据来源:wind、大象研究院主板的审核过会率和真实过会率的数据差距最大,达到39.40%。科创板的审核过会率和真实过会率均最高,分别是98.39%和77.22%;主板的审核过会率和真实过会率均最低,分...
    2023 - 03 - 03
  • 科创板和创业板IPO行业因行业属性为负面清单而终止和上市的案例整理,和大象君一起看看吧。创业板终止与上市案例创业板行业属性及负面清单:深交所发布的《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明确,支持和鼓励符合创业板定位的创新创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对于创业板的定位,规则给出的答案是围绕“三创四新”,具体来看, 创业板定位于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并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规则中列出了12个原则上不支持申报的行业(行业负面清单),该规定第四条要求,属于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中下列行业的企业,原则上不支持其申报在创业板发行上市,但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自动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企业除外:(一)农林牧渔业;(二)采矿业;(三)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四)纺织业;(五)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七)建筑业;(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九)住宿和餐饮业;(十)金融业;(十一)房地产业;(十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为避免对相关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分析案例一律隐去关键字,如需要了解企业详细名称,可以微信客服案例一:亚***股份有限公司(终止 审核不通过)亚洲**成立于2003年,总部设在大连,所属批发和零售业。中国烹饪协会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供应商委副主席单位、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单位等。业务范围:供应链管理;冷冻海产品、预包装食品销售;农副产品收购;国内一般贸易;食品技术开发、技术转让;软件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互联网信息服务;普通货物仓储;国内货运代理等。相关问询:在深交所《关于终止对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的决定》...
    2023 - 03 - 03
  • 2020年以来截至今年11月30日已经有1318只新股发行,IPO这列高铁正加速行驶。对于拟IPO企业而言,这列高铁的“车费”并不便宜,据了解,企业上市需要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承销保荐费用、审计费用、法律费用、信息披露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等。据大象君统计,这1318家IPO上市企业首发募资共15644.03亿元,发行费用累计达1049.23亿元。为帮助广大拟上市企业合理评估上市成本,本文统计了2020年以来A股IPO上市企业各板发行费用情况,并进行了简要分析和对比,供广大拟上市企业参考。发行费用整体情况IPO上市发行费用包括承销保荐费用、审计费用、律师费用、信息披露费用以及其他费用,一般情况下与募资金额成正相关。据大象君了解,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A股首发上市企业1318家,其中创业板445家、科创板417家、主板326家、北交所130家。这些IPO上市企业的发行费合计从最低517.0万元,到最高7.15亿元,发行费率从最低的0.13%,到最高34.89%,其中承销保荐费用最高达到6.92亿元,审计费和法律费用也在随募集资金的增长而波动上升。数据来源:大象投资顾问、大象研究院从各板块来看,科创板、主板、创业板、北交所首发募集资金总额依次递减,分别平均募资15.71亿元、14.53亿元、9.18亿元、2.07亿元。发行费用方面,科创板发行费用最高,平均值高达10234.5万元;其次依次为创业板、主板、北交所,分别为7989.7万元、7425.3万元、1911.5万元。发行费率方面,创业板发行费率最高,平均值高达11.51%;其次依次为北交所、主板、科创板,分别为10.72%、10.15%、9.97%。其中,承销保荐费用方面,科创板最高,其次是创业板、主板、北交所,平均值分别为8144.7万元、6023.6万元、5263.6万元、1455.3万元。审计费用方面,...
    2023 - 03 - 03
205页次3/52首页上一页12345678910...>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深圳大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关注微信
公司地址:中国·深圳·福田区深南大道6008号深圳特区报业大厦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