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管理是指在赊销业务中,从授信方(销售商)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受信方(购买商),债权成立开始,到款项实际收回或作为坏账处理结束,授信企业采用系统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对应收账款回收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其目的是保证足额、及时收回应收账款,降低和避免信用风险。应收账款管理是信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企业后期信用管理范畴。 然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问题,在应收账款中总有一部分不能收回,形成呆账、坏账,影响经济效益。对于拟IPO企业来说,应收账款形成坏账是企业经营的风险之一,在不少招股书当中,我们也能经常看到企业“主要客户的经营情况、商业信用、财务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企业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可能性将增加,从而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描述。一、“应收账款”关键词1. 信用政策企业信用政策的直接目标是使企业在现金流和收益率上实现最大化,主要表现为:科学地将企业的应收账款持有水平和产生坏账的风险降到最低,提高现金流动速度;实现最大限度的信用销售。企业信用政策更进一步的目标是通过信用政策的实施实现企业的销售战略和客户关系管理战略。 2. 应收账款计提比例的合理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百印发的通知》(国税发[2000]84号)和《关于执行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也规定,经报税务机关批准,企业可以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并且为简化起见,度允许企业计提坏账准备金的范围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同时,核销坏账应具备的条件、收回已核销坏账的处理、税法与会计制度的规定也基本一致。但是,为了便于所得税征收管理,税法又规定,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金实行限额扣除办法,即只有计提的不超过年末应收款项余额5‰的坏账回准备金才允许税前扣除,超答过部分不允许扣除。这一点与会计制度“企业可以自行确定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提...
2020
-
06
-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