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是IPO高峰。全年共有524家公司成功IPO,累计募资5427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且伴随上市公司供给持续扩大的热潮,终止IPO也成为新常态。而这种热潮与常态来到2022年,有增无减。从今年年初截止至1月15号,终止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16家,平均工作日均逾1.6家,其中7家撤回、4家终止注册、1家注册被否、1家上会被否,另有3家拟在北交所上市公司终止审查。注册制下的终止隐隐有着一种趋势,即证监会通过否决一些项目来传达审核导向和尺度。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试图通过年初这波终止企业情况,解锁注册制下各板块的红线。终止企业总览一、板块分析从板块上看,创业板终止企业数量最多,总共有8家;其次为科创板块,有4家;再就是北交所,有3家;最后为沪市主板,有1家,同时这也是2022年首家被否的企业。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无论是在行业内排名领先的投行,还是中小投行都无法保证手中IPO项目能够顺利闯关。国信证券、华泰联合各有2家保荐的企业终止IPO;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民生证券则各有1家,皆为行业排名居前的投行。二、行业分析从行业上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造品制造业最多,为4家;其次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3家公司;最后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2家;其他行业皆为1家。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将近一半终止企业来自化工等传统行业,是各板块对行业要求高了吗?根据大象君了解,这种情况很大几率源于创业板对行业的要求有所提升,以及国家高度重视“双碳”的发展趋势下的原因。体现在监管部门在问询上对环保问题的重提及,例如1月11日终止IPO的某企业,监管部门在问询中,单独从环境保护方面罗列了四大问题,要求出具专项核查报告。具体来看,主要包括发行人生产经营和募投项目是否属于限制类、淘汰类产业,已建、在建项目和募投项目是否满足项目所在地能源消费双控要求,生产的产品是否属于高...
    2022 - 01 - 17
  • 近日,在对北交所的观察中,大象君发现了一些波动异常的数据,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1月5日的的5个交易日中,多达到13家企业在北交所申报IPO被受理。是偶然还是必然?结合1月8号证监会发布针对北交所的一系列新政,2022年伊始,资本市场的新逻辑似乎就悄然崛起。资本和政策相互裹挟,风向又即将从何处吹起?结合时事,我们从北交所在审企业情况挖起,从市场与政策,试着带大家解锁这波北交所IPO高峰背后的博弈。北交所在审企业概况一、后备企业资源丰富值得提起的是2021年年末获得受理的派特尔,原本公司对上市路径的选择犹豫不决,北交所设立后,出于自身体量和市场定位等综合考虑,最终选择冲刺北交所。单独个体的选择犹如尘埃落于大地,似乎不具备解读价值,但范围扩大,选择北交所的企业,似乎比我们想象的多。根据wind和北交所官网上的公开数据,截至2022年1月12日,北交所在审企业共66家,其中10家已回复、16家已获受理、24家已问询、另有16家暂处于中止审核状态。二、在审企业省份、行业、保荐机构分布省份分布上,66家在审企业来自全国18个省市,其中广东12家、江苏10家、北京市山东省同为8家。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行业占比上,66家在审公司之中,占比最高的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9家;其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7家;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电子机械器材制造业并列,皆为5家。在审企业中的制造业企业,属于高端设备制造业的公司占比近三成,另有多家公司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保荐机构中,开源证券成为目前再审企业中保荐数量最多的券商,多达8 家;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申万宏源和安信证券排分别保荐6家和4家。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三、北交所终止审核企业分析开市以来,已经有8家拟上市企业在审核期间撤材料,总结终止审核企业的情况,北交所主要关注问题靠前的几个方面包括:财务...
    2022 - 01 - 17
  • 不久前,大象君更新研究了截止到2022年1月9日的北交所、创业板、科创板不同板块之中的企业净利润情况(不扣非),而在对海量的企业财务数据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研究中,我们有了新的发现。接下来我们将以板块区分为出发点,分级分层的挖掘不同板块的的企业特性及共性,共性被我们归类整合成为观点的支撑数据,特性则将被我们分情况讨论,作为一种参考供各位探讨。净利润区间占比概况我们研究了2020年以来至2022年1月9日以来的所有上市企业上市前一年的净利润情况,以净利润区间作为划分,为大家对比不同板块之间上市企业的量级有什么不同。一、创业板创业板首发上市企业共306家,其中2020年上市企业107家,2021年上市企业共199家。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总结:创业板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5000万~1亿和1~10亿之间,且从图标上可以明显感受出其集中程度相当高。二、科创板科创板首发上市企业共307家,2020年上市企业145家,2021年上市企业162家。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总结:科创板的上市企业虽然也主要集中在5000万~1亿和1~10亿之间,但与科创板相比,集中程度较低,各区间的的分布较为平均,整体分散度较高。三、北交所北交所首发上市企业共83家,2020年注册上市企业有41家,2021年注册上市企业有42家。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总结:北交所作为市场补型选手,对于中小企业的偏好溢出水面,0~5000万区间的占比以绝对优势胜出。三个板块中,2020 年创业板和科创板占比最大的都是5000万~1亿的企业,占比分别为63.55%和47.59%;2021则有了新变化,科创板上市企业占比最大的区间由5000万~1亿转为1亿~10亿,占比为40.74%,而创业板虽占比有所下降,但仍为5000万~1亿区间占比大,为54.27%。北交所则从2020到2021年间占比最大的结尾净利润为正且小于5000万的...
    2022 - 01 - 17
  • 据大象研究院统计,2021年全年A股新上市522家企业,有66家保荐承销机构,共收入282.61亿元;33家会计师事务所,共收入46.69亿元;72家律师事务所,共收入26.05亿元。下面,来看看2021年哪些IPO中介机构赚的最多。01     保荐机构收入排名2021年,IPO承销收入排名前三的券商投行分别为:第一,中信证券,IPO承销收入为38.02亿元;第二,海通证券,IPO承销收入为21.67亿元;第三,中信建投,IPO承销收入为21.28亿元。上述三家券商首发承销收入市场份额总占比为28.65%。对比来看,保荐承销数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信证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前三顺序有变化,但仍是这三家。注:“保荐承销收入”按照实际配额统计,如果没有公布实际配额,则按照联席保荐机构数量做算术平均分配。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统计制图:大象IPO。02     会计师事务所收入排名2021年,IPO审计收入排名前三的会计师事务所分别为:第一,天健,IPO审计收入为10.91亿元;第二,立信,IPO审计收入为7.62亿元;第三,容诚,IPO审计收入为5.10亿元。2021年,前三的会计师事务所IPO项目收入占比为50.61%。对比来看,会计师事务所IPO上市项目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天健、立信和容诚,与收入排名一致。数据来源:大象投顾、大象研究院03     律师事务所收入排名2021年,IPO法律收入排名前三的律师事务所分别为:第一,中伦,IPO法律收入3.02亿元;第二,锦天城,IPO法律收入2.42亿元;第三,国浩(杭州),IPO法律收入2.17亿元。2021年,排名前三的律师事务所IPO项目收入占比为29.20%。对比来看,律师事务所IPO上市项目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伦、锦天城、金杜,而...
    2022 - 01 - 10
205页次13/52首页上一页...  891011121314151617...>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深圳大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关注微信
公司地址:中国·深圳·福田区深南大道6008号深圳特区报业大厦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