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进科技创业板IPO被否,引起市场广泛关注,这是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以来上市委会议环节首次出现否决案例。按照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既有规则和程序,因上市委审议未通过而终止审核,是注册制审核中的正常现象。
随着创业板注册制审核逐步推进,包括IPO被否在内的各种情况逐渐出现,也是市场化的体现。
自创业板注册制审核工作开始以来,已经有8家终止审核,其中7家撤回材料,1家审核不通过。
细数创业板注册制审核数据,可以发现,截至11月16日,创业板注册制累计有55家公司注册生效,对比8家终止审核公司,成功失败比在7:1左右。
据大象君统计,目前创业板累计已受理了434个项目。有45家券商投行担任了创业板注册制受理企业的保荐机构。
据大象君统计,创业板注册制项目量最多的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有37家项目;其次是中信建投,有29家项目;排在第三的是,民生证券,在创业板注册制中表现亮眼,有28家项目。
排名前十的投行累计保荐数达到了239个,占比超过55%。
和头部券商相比,保荐数量排名第10-20位的中小投行单家投行的业务量在8-13个之间,整体水平比较平均,这些中型券商的项目质量和头部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终止审查项目在投行中分布均衡,既有大型券商,也有中小型券商,且还未有投行的终止审查项目超过1家。
创业板终止审查情况
大象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创业板注册制共有8家企业终止审查。
9月份有3家公司终止审核,11月份目前有5家公司终止审核。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首家被否也出现在11月,而在网进科技被否的前一天,中国证监会“重拳”出击,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动员部署会,提出要把好“入口关”,坚守板块定位,对拟上市公司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创业板7家公司是主动撤回上市申请,1家是审核被否。“所谓‘主动’并不是完全指‘自愿’。”主动撤回申报材料,一般是在审核中发现了一些不符合发行要求的问题,在问询过程中公司觉得无法合理解释,最终主动撤退保持“体面”。创业板IPO审核的主要关注点不再是持续盈利、经营性指标,而是转移到实际控制人认定、财务合理性、业绩依赖问题等方面。比如网进科技被发审委询问关于实际控制人的认定理由、关于第一大股东文商旅集团的角色定位、关于报告期内公司长期应收款的处理等。
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作用
IPO注册制的核心是信息披露,即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关注信息的全面、真实和准确,但不对拟发行人的上市资格进行干预,仅强调“程序性审核”,以培育市场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和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建立一个高质量的资本市场。
创业板IPO注册制的关键步骤是审核问询,具体分为深交所审核和证监会注册两个阶段。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这一审核问询流程来完善信息披露内容监管,其目的是尽可能地“问出一家真公司”,以保证投资者决策的准确信息。
资本市场对优质企业敞开怀抱,但对于触犯财务造假、信批违规等重大违法违规事项的公司,监管层一定会严格拒绝其上市。因企业原因导致IPO进程受阻、或不符合IPO条件时,企业会被终止审核、被否。
创业板注册制的B面,即终止审查,恰恰体现了资本市场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发挥出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