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我们研究了441家注册制上市公司,告诉您注册制下IPO隐藏的红线

日期: 2021-08-25
浏览次数: 22

据大象君统计,2020年以来,截至8月23日,创业板注册制首发上市企业共182家,其中2020年注册制上市企业63家,上市前一年度平均净利润为2.08亿,净利润中位数为8599.99万元,净利润小于5000万仅1家,占比1.5%,净利润最高值为55.64亿元,最低值为4576.19万元。

2021年上市企业119家,上市前一年度平均净利润1.66亿,净利润中位数9234.52万元, 仅4家企业上前一年净利润低于5000万,占比3%,净利润最高值为26.64亿元,最低值为3685.69万元

科创板首发上市企业共259家, 其中2020年上市企业145家,上市前一年度平均净利润为6857.70万元,净利润中位数为7432.57万元净利润为正且小于5000万17家,占比11.72%净利润为亏损14家,占比9.66%,净利润最高值为12.69亿元,最低值为-11.79亿元

2021年上市企业114家,上市前一年度平均净利润1.57亿,净利润中位数8490.30万元净利润为正且小于5000万15家,占比13.16%,仅2家企业上市前一年净利润亏损,占比1.75%,净利润最高值为23.19亿元,最低值为-10.36亿元。



创业板注册制上市企业净利润




据大象研究院数据统计,截至8月23日,创业板注册制上市企业共182家,其中2020年上市企业63家,2021年上市企业119家。
2021年119家上市企业前一年度净利润:
2021年119家上市企业中,净利润10亿以上4家,占比3.36%,其中1家净利润超过20亿,为国内一次性手套生产企业“中红医疗”,其2020年度净利润26.64亿;
净利润1亿-10亿之间46家,占比38.66%,其中45家净利润不超过5亿;
净利润5000万-1亿之间65家,占比54.62%,其中28家净利润处于6-8000万之间,占23.53%;
净利润小于5000万4家,占比3%,迈普医学垫底,2020年净利润3685.69万元;
这119家上市企业2020年平均净利润1.66亿,净利润中位数为9234.52万元


揭秘!我们研究了441家注册制上市公司,告诉您注册制下IPO隐藏的红线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2020年63家注册制上市企业前一年度净利润:
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上市企业63家,其中净利润10亿以上仅1家,占比1.59%,国民品牌“金龙鱼”2019年度净利润55.64亿;
净利润1亿-10亿之间22家,占比34.92%,其中20家净利润不超过5亿;
净利润5000万-1亿之间39家,占比61.90%,其中21家净利润处于6-8000万之间,占比33.33%;
净利润小于5000万仅1家,占比1.5%,华业香料2019年净利润4576.19万元;
2020年63家注册制上市企业平均净利润为2.08亿,净利润中位数为8599.99万元
揭秘!我们研究了441家注册制上市公司,告诉您注册制下IPO隐藏的红线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创业板被否企业净利润情况


据统计,2020年以来,截至8月23日,创业板IPO被否企业6家,其中,2020年有2家企业被否,2021年4家企业被否。
那么,6家企业被否,与上市前一年净利润到底有没有关系?
首先,6家被否企业报告期度净利润情况如下:


揭秘!我们研究了441家注册制上市公司,告诉您注册制下IPO隐藏的红线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其次,对应被否原因:
1、创业板定位问题、收入确认问题、持续经营能力问题
2、合法合规、纠纷诉讼问题、持续经营能力问题、内控制度问题;
3、实际控制人认定、红筹架构问题、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问题、未决诉讼及仲裁、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4、实际控制人认定、关联交易、持续经营能力、同业竞争;
5、高度依赖第一大客户,占营业收入比超80%、 产品技术创新能力不够,竞争力差、受突发情况影响大;
6、实际控制人权属模糊、 第一大股东持股超三分之一但无实权、会计处理不合规。
从上述企业前一年净利润情况以及被否原因,可以看出,上市前一年净利润与企业被否并没有直接关系。
那么, 是不是说明注册制下的创业板,已经没有净利润门槛了?
当然不是,首先截至目前,自创业板实行注册制以来,共上市182家企业,仅5家企业上市前一年净利润低于5000万,占比不足3%,典型的小概率事件,说明净利润5000万依然是一条红线
其次,5家净利润低于5000万的企业中,迈普医学在国内率先推进生物增材制造技术产业化,华立科技是国内最大的商用游乐设备发行与运营综合服务商,等等。
所以,如果是有核心优势的企业,净利润红线就不是“红线”,但是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这条净利润红线依然会是一道坎。
综上,对于拟上市创业板的企业而言,符合“三创四新”是前提,净利润同样起着关键作用
于大多数拟上市创业板的企业而言,申报利润规模起码要保持在5000 万之上,若要增加IPO成功率,申报利润规模最好超9000万。不过,超9000万的申报利润规模于创业板而言,这个门槛确实不低。

科创板上市企业净利润


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截至8月23日,科创板上市企业259家,其中2020年上市145家,2021年上市114家。
2021年上市企业前一年度净利润:
2021年114家上市企业中,净利润10亿以上3家,占比2.63%,其中1家净利润超过20 亿,为国内电池行业领先企业之一的“天能股份,其2020年度净利润23.19亿元;
净利润1亿-10亿之间46家,占比40.35%,其中42家净利润不超过5亿;
净利润5000万-1亿之间48家,占比42.11%,其中25家净利润处于6-8000万之间,占21.93%;
净利润为正且小于5000万15家,占比13.16%;
净利润为亏损有2家,占比1.75%,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和辉光电”,2020年净利润亏损10.36亿元;
2021年上市企业平均净利润为1.57亿,净利润中位数为8490.30万元


揭秘!我们研究了441家注册制上市公司,告诉您注册制下IPO隐藏的红线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2020年上市企业前一年度净利
2020年145家上市企业中,净利润10亿以上仅1家,占比0.69%,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拔得头筹,2019年度净利润12.69亿元;
净利润1亿-10亿之间44家,占比30.34%,其中仅3家净利润超过5亿;
净利润5000万-1亿之间69家,占比47.59%,其中39家净利润处于6-8000万之间,占26.90%;
净利润为正且小于5000万17家,占比11.72%;
净利润为亏损14家,占比9.66%,其中11家亏损过亿,AI明星股寒武纪业绩垫底, 2019年净利润亏损11.79亿元;
2020年上市平均净利润为6857.70万元,净利润中位数为7432.57万元


揭秘!我们研究了441家注册制上市公司,告诉您注册制下IPO隐藏的红线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科创板被否企业净利润情况




据统计,2020年以来,截至8月23日,科创板IPO被否企业6家,其中2020年2家企业被否,2021年4家企业被否。
同理, 6家科创板企业被否,上市前一年净利润在其中扮演着怎么的角色?
6家被否企业报告期净利润情况如下:
揭秘!我们研究了441家注册制上市公司,告诉您注册制下IPO隐藏的红线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对应被否原因:
1、尚未获得政府批复、偿债风险、持续经营能力问题、股份质押、对子公司控制权问题、信息披露问题内控制度问题
2、科创板定位、业务稳定性问题、核心技术的先进性、持续经营能力问题、内部控制问题;
3、离职补偿、实际控制人往来款项问题、行业定位问题、持续经营能力;
4、环境污染罪、安全事故和环保违法事项、内控缺陷、持续经营能力
5、产品研发情况不明、 产品依赖海外市场,销售风险大、信息披露不准确;
6、项目服务行为不正当、资金短缺风险高、安全生产风险智能感知技术体系的不利影响、募集资金投入必要性、地理信息系统披露信息少。
前一年净利润分布和被否原因,都说明前一年净利润并不是导致被否的的直接原因。
同样, 是不是说明在科创板上市过程中,企业的前一年净利润并不重要呢?
那么, 上市前一年净利润对科创板成功与否到底占据多少分量?
自2020年以来,截至8月23日,科创板共上市259家企业,16家前一年净利润亏损,占比仅6.18%。净利润亏损企业占比不足10%,说明前一年净利润对科创板还是占据很大比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首发企业中前一年净利润亏损的比例大幅下降,侧面说明经过一年多的扩容,进入2021年,科创板IPO对企业的要求有所提升,尤其是业绩方面。
不过,科创板对财务指标的包容性明显强于其他板块,对于掌握核心技术的“硬核科技”而言,净利润从来不是问题,比如国内AI芯片龙头“寒武纪”、行业内最早实现AMOLED量产的境内厂商“和辉光电”,具有广义云计算服务能力的平台级混合云ICT厂商和服务商“青云科技”等。所以,净利润亏损企业要想成功突围,前提必须是要“硬核”。




创业板、科创板上市企业净利润差异


自实行注册制以来,科创板和创业板分别吸引了很多优质企业登陆。虽然都是实行的注册制,但是对企业净利润方面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
净利润为正是创业板和科创板对企业净利润要求最大的差异之处。截至目前,创业板注册制保持零企业净利润亏损,科创板16家净利润亏损,且最大亏损均超过10亿。充分反映出科创板科技创新的属性,以及扶持硬核科技的态度。


而净利润最高值方面,创业板和科创板的差异明显缩小。两者差值由2020年相差42.95亿,缩小至2021年的3.45亿,侧面说明经过2020年的扩容,登陆创业板和科创板的最优企业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但是在净利润为正且小于5000万区间,科创板和创业板的相差仍然较大。截至目前,2021年创业板上市企业净利润小于5000万的家数不足科创板的零头。

分析创业板和科创板的净利润差异,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登陆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头部企业在净利润方面已经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但在尾部,科创板的净利润要求明显低于创业板,这创业板和科创板二者的属性相关。

揭秘!我们研究了441家注册制上市公司,告诉您注册制下IPO隐藏的红线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结语




在注册制下,创业板行业定位“三创四新”,即企业符合'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或者是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科创板更注重更注重科创属性,即“硬核科技”。
相较而言,创业板对行业更包容,而科创板对企业更包容,但是,无论是聚焦“三创四新”的创业板,还是“硬核科技”的科创板,创新都是最为关键的。
目前,资本市场的生态正从量变走向质变。2021年科创板和创业板企业首发上市前一年净利润中位数均超8000万元,无形中拔高了上市门槛,当然也进一步提升了上市企业质量。
相信随着市场容量的不断增加,上市的门槛会随之水涨船高,对企业的要求也会更加严苛。所以打算在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以后不仅要注重创新,也要注意提升业绩。



Copyright ©2018 - 2019 深圳大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关注微信
公司地址:中国·深圳·福田区深南大道6008号深圳特区报业大厦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