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企业选择哪套标准上市?为何超九成钟爱“标准一”
日期:
2022-04-28
浏览次数:
188
自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开市至今已有5个多月,上市公司数量稳步增长,市场表现基本符合预期。
北交所遵循中小企业的特点,突出制度特色,与沪深交易所协调发展、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基础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据大象君了解,截至4月24日,北交所上市企业达到90家。想在北交所上市必须符合北交所上市标准,任何企业想走捷径、或粉饰太平,都无法得到审核方的认可,难以获得资本市场的准入证。那么这些北交所上市企业用的是哪一套上市标准呢?接下来大象君带大家了解。根据北交所《上市规则》,在全国股转系统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创新层挂牌公司可以申请到北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人申请公开发行并上市 ,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必要条件):(一)发行人为在全国股转系统连续挂牌满 12 个月的创新层挂牌公司;(四)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的股份不少于100万股,发行对象不少于100人;(五)公开发行后,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六)公开发行后,公司股东人数不少于200人,公众股东持股比例不低于公司股本总额的25%;公司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公众股东持股比例不低于公司股本总额10%;北交所上市标准与精选层的挂牌条件保持一致,设置了市值条件和财务条件的四套标准,具有较好的包容性。上市标准一:市值不低于2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不低于1500万元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或者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2500万元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8%;上市标准二:市值不低于4亿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平均不低于1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最近一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上市标准三:市值不低于8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2亿元,最近两年研发投入合计占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合计比例不低于8%;上市标准四:市值不低于15亿元,最近两年研发投入合计不低于5000万元。标准一侧重财务指标,对市值的要求较低;标准二侧重关注市值标准,适应盈利模式清晰、业务快速发展的企业;标准三针对具有一定研发能力且研发成果已初步实现业务收入的企业;标准四主要面向市场高度认可,具备高市值,研发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未盈利企业。90家北交所企业中,共有85家企业选择了上市标准一,占比达94.4%。2家企业选择标准二,1家企业选择标准三,2家企业选择标准四。
标准一的要求包括市值、净利润及净资产收益率,其中市值是北交所4个上市标准中要求最低的。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标准一主要看净利润(包括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90家北交所企业中,有85家企业都选择了上市标准一,占比高达94.4%,也就是说除了个别企业,几乎所有选择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都选择用这个标准上市。
标准一为什么那么受北交所企业青睐,与其他标准相比,标准一更适合公司发展相对稳定,净利润保持稳步增长的企业。给净利润达标,但市值上不去的企业带来了上市机遇。适用于处于爆发期且有较高增长速度的企业,这些企业前提投入较大,比如研发、市场开拓等,利润指标不好,但业绩爆发式增长,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适用于高研发投入的企业,科技成果逐步转化为营业收入,市值较高。
适用于高研发投入的先进技术企业,例如芯片研发、生物医药等,公司吸引过外部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有高估值但营业收入目前较低。
从上文可以看出,北交所上市企业中约95%选择了标准一。标准一在净利润达标情况下对市值的要求较低,也充分显示了北交所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无论是哪项标准,都对市值有要求,企业必须评估自身的预计市值,并结合财务指标来选择合适的标准,从标准一到标准四,对于预计市值的要求是层层递进的,标准一所要求的预计市值最低,企业出于谨慎心理也更倾向于选择这一申报标准。至于标准二、三、四,考查重点在于营业收入、研发投入、经营活动现金流等,都不再对净利润做出规定,这有利于吸引拥有核心技术优势但暂时盈利很低或不盈利的企业前来申报上市,补齐资本市场的短板。
今年北交所将实现发行上市的常态化,2022年的主要任务是扩大规模,提高上市公司的“质”与“量”。随着北交所“预备队”持续扩容,有更多企业将满足北交所的上市标准。
随着专精特新企业的不断增多,预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除标准一以外的其他标准上市。业绩好、质优企业可能上会速度更快,未来北交所新股质量和数量也将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