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速!北交所单月新增受理92家,下半年预计新增100家上市公司
日期:
2022-07-06
浏览次数:
29
根据北交所网站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1月到5月北交所分别受理企业1家、0家、6家、4家和13家;6月期间,有92家企业申请在北交所上市获受理。7月可能会持续加快上市审核速度。北交所总经理隋强近日表示,当前北交所市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加快聚集一批高质量上市公司,形成合理的市场初始规模和市场深度。在此基础上,未来两到三年,推动北交所上市公司总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当前,北交所全所上下已明确加快“二次创业”再出发的步伐。
数据来源:大象投资顾问、大象研究院
据大象君统计,2022年6月共有92家企业获北交所受理,其中有72家企业处于受理状态,20家企业处于已问询状态。
从证监会行业来看,这批获受理企业所属行业数量最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共有13家。同时,各家企业主攻的细分赛道也是各具特色,有主营智能物联网的企业,有从事纺织检测检验的企业,还有专耕越野摩托车生产的企业,'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特征明显。
数据来源:大象投资顾问、大象研究院
从企业注册地来看,这92家获受理企业中,注册地主要集中在江苏省、浙江省和北京市,分别占18.48%、14.13%和11.96%。
数据来源:大象投资顾问、大象研究院
从保荐机构来看,项目量占据前三的券商分别是中信建投证券(9单)、东吴证券(7单)和国金证券(6单),分别占比9.78%、7.61%和6.52%。
据大象君了解,2022年6月北交所共有7只新股上市,而1月到5月分别为2只、2只、3只、1只和4只。截至到2022年7月5日,7月内共有1只新股在北交所上市。从企业经营情况来看,2021年营业总收入3亿元-8亿元有2家,分别是奥迪威和优机股份。6月7所北交所上市企业2021年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平均值为3.12亿元和3647.43万元。
从首发募集资金来看,6月北交所上市企业的募集资金从最低0.93亿元,到最高3.44亿元,平均值为1.57亿元。
数据来源:大象投资顾问、大象研究院
北交所在自我加压,加班加点是常事,加上并联审核,从受理到注册的时间有望进一步缩短。今年以来,北交所相关负责人多次表示,形成初步规模,实现高质量的企业持续供给,是当前北交所高质量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推动更多优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快速实现上市。
一是存量公司审核。企业启动北交所申报事宜或辅导后,日常监管提前介入梳理核心风险点,提高受理后审核针对性,帮助企业在申报前提前解决问题。同时,由于申报企业经历过公开市场准入审查和长期监管,无需对企业的历史沿革,股票发行、购买资产所涉及的合规性、公允性等问题进行重复审核。二是注册制试点。北交所设立时同步试点注册制,注册制的很多先进的理念、优化的程序、完善的方式方法都在北交所审核中得到运用和体现,特别是并联审核机制在北交所发挥了很大作用。从通过上市委审议至注册的时间看,北交所仅用了14.75天,显著节省了注册阶段用时。北交所今年上半年共19家企业上市,募集资金28亿元,真正成为一个中小企业的上市平台。有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下半年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在100家左右,年内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将达200家。2023年北交所将实现快速扩容,迎来上市高峰。究其原因,一方面,就交易所排队而言,北交所排队企业最少。从2022年1月到7月5日,获北交所受理企业共92家企业,较其他板块少。正因为北交所排队企业少,因此上市企业也少,北交所扩容潜力更大。
另一方面,北交所上市审核速度明显加快。根据相关规定,北交所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发出首轮审核问询。从6月受理的项目来看,北交所发出首轮审核问询时间有所缩短。比如,远航精密6月15日获受理,6月29日收到首轮审核问询,仅间隔10个工作日;华密新材、慧为智能两家公司从获受理到收到首轮审核问询间隔11个工作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破百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不仅意味着北交所上市公司进入了新的数量级,还进一步点燃了市场观察人士的热情。一些观点认为,数量破百为北交所指数的推出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