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2年上半年券商承销收入榜单出炉,前三券商占一半
日期:
2022-07-12
浏览次数:
109
2022年上半年正式收官,随着今年6月最后一场审核会议,各家券商纷纷交出投行业务“半年考”的成绩单。
据大象君统计,2022年上半年共有169家企业上市,逾八成以注册制方式发行。融资规模为38044.35亿元。其中北交所企业为19家,创业板68家,科创板53家,主板29家,相比去年同期的259家下降34.7%,IPO募资规模则相比去年的2590.07亿元同比增长18%。有44家券商承担了169家A股IPO项目,从保荐项目数量看,中信证券保荐项目为23家居首,中信建投20家排名第二。IPO承销费用方面,收入前十家的券商占据更高市场份额。据大象君统计,按上市日期来看,44家券商IPO首发数据看,排名前十的券商保荐家数达119家,占总数169家比例达七成。其中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分别以23家、20家的数量领跑,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和中金公司上半年IPO家数也都超过了10家。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注:联合主承销商拆开来计算;按发行统计。
按上市日期来看,上半年主承销券商的承销收入达137.18亿元,较去年的124亿有所增加,并且更加向头部集中。较去年同期相比,IPO数量下降但融资金额有所增长。
资深人士表示,IPO数量减少主要同上半年市场环境有关;募集金额变化则是因为去年同期注册制下新股抱团压价,导致单只新股的平均募资额较小,下半年发行节奏会有所加快。
据统计,截止到2022年6月30号,共有44家券商投行担任了IPO上市企业的主承销机构。
表现最突出是,中信证券,承销及保荐收入19.68亿元;排在第二的是,中信建投,承销及保荐收入17.74亿元;排在第三的是,国泰君安,承销及保荐收入15.32亿元。2022年上半年,排名前三家券商首发募集金额合计就占一半的市场份额,投行头部效应显著。去年同期,保荐承销收入排在前三的也是这三家头部投行,但排名有所不同,依次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及中信建投。注:“承销收入”按照承销商实际配额统计,如果没有公布实际配额,则按照联席承销商数量做算数平均分配。
在行业整体主承销收入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头部投行优势显现。去年上半年仅有2家投行主承销收入超10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则扩容至5家,分别是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和中金公司。从同比变动来看,除了排在第三的是,西南证券,平均每单1.28亿元。海通证券同比略降以外,另外4家排名前五的头部投行均实现同比增长;排名前20位的券商,则仅有四成券商主承销收入呈现正增长。 2022年上半年IPO保荐承销机构平均每单收入
业内人士看来,承销保荐业务是投行最为主要的业务,其业务增长与排名较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行业务表现。
2022年上半年,平均每单承销保健收入第一的是,方正承销保荐,1.47亿元;
排在第二的是,申万宏源,平均每单1.40亿元;
排在第三的是,西南证券,平均每单1.28亿元。

数据来源:wind、大象研究院
注:联合主承销商拆开来计算
2022年上半年承销保荐费前十公司
2022年上半年保荐承销费最高的上市公司为中国移动,高达5.40亿元;第二是天岳先进,保荐承销费为3.19亿元,第三是翱捷科技-U,保荐承销费为3.10亿元。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IPO项目向头部券商集中显著
整体来看,A股市场IPO项目供给量充足,头部券商包揽市场上大部分IPO项目,且平均保荐项目数量远高于市场整体平均水平。
正因为注册制改革的持续深入,使得A股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水平不断提升,券商服务实体经济的势头也更加积极踊跃。尤其是头部券商,在保荐项目数量、项目质量和项目经验等方面,均展现出较强的规模效应和头部效应。大型IPO和IPO超募助力了券商承销规模的增长。具体来看,“IPO大单”更青睐于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等头部券商。截至6月30日,年内上市新股募资总额前三名是中国移动、中国海油和晶科能源。其中,中国移动由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联合保荐,募资总额为519.81亿元。中国海油的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和中银国际证券,募资总额为322.92亿元。晶科能源由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联合保荐,募集总额为100亿元。

上述几家“IPO大单”就为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分别带来超3亿元和超2亿元的承销保荐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