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万净利润还是不是红线? 2022年1-9月份新上市企业净利润分析
日期:
2022-10-13
浏览次数:
31
据大象君统计,2022年以来,截至9月30日,A股上市企业共304家。根据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和主板四个不同板块的净利润基础情况,304家A股企业上市前一年度净利润总额为2189.92亿元,上市前一年度净利润平均值为7.20亿元。
那么,2022年A股各板块IPO上市企业的净利润概况如何?今天将根据2022年以来,各板块上市企业的净利润方面来逐一分析。2022年1-9月创业板上市企业共118家,上市前一年度平均净利润为1.48亿,净利润中位数为9180.12万元,净利润小于5000万有4家,占比3.45%,净利润最高值为11.46亿元,最低值为3628.2万元。去年同期,创业板上市企业共145家,2020年年度平均净利润为1.42亿,净利润中位数为8053.6万元,净利润小于5000万有11家,占比7.59%,净利润最高值为26.48亿元,最低值为2223.3万元。
数据来源:wind、大象研究院
创业板上市企业前一年度净利润低于5000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家,仅4家企业上市前一年净利润低于5000万,占比不足4%,典型的小概率事件,净利润最低值为3628.2万元,说明净利润5000万依然是一条红线。荣信文化,作为“少儿图书第一股”,致力于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童书品牌;华是科技,积累了明显的技术优势,在全球主流趋势的智慧城市领域中,成长为行业内的区域型龙头企业;西点药业,抗贫血药细分赛道龙头企业,为国内知名化学药品原料药及制剂生产企业;实朴检测,专业硬实力广受信赖,是国内土壤和地下水检测行业的佼佼者,国内第三方检测先行者。
所以,如果是有核心优势的企业,净利润红线就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这条净利润红线依然会是一道坎。综上,对于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净利润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除非有特别的核心竞争优势,不建议选择创业板上市。
2022年1-9月科创板上市企业共96家,上市前一年度平均净利润为8354.43万元,净利润中位数为7890.73万元,净利润为亏损15家,占比15.63%;净利润小于5000万且为正有13家,占比13.54%,净利润最高值为15.29亿元,最低值为-13.26亿元。
去年同期,科创板上市企业共126家,2020年年度平均净利润1.47亿,净利润中位数7270.2万元,净利润为亏损4家,占比3.17%;净利润小于5000万且为正30家,占比23.81%,净利润最高值为20.25亿元,最低值为-10.73亿元。
科创板上市前一年度净利润为负的企业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家,净利润最低值也从-10.73亿元降至-13.26亿元,减少2.53亿元。相比创业板,科创板对于未盈利企业、微盈利企业的容忍度更高。
15家未盈利的上市企业中,亏损1亿以内的有5家,占比33%;亏损1-2亿的有2家,占比13%,即亏损2亿以内的占比50%以上。15家上市前一年度未盈利的企业中,医药制造业最多,有7家,占比46.6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次之,有3家,各占比20%;专用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各2家,各占比13.33%;科创板允许符合条件的未盈利企业上市,提高了国内资本市场的包容性;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也是科创板设立的初衷。科创板企业还需要应对行业发展前景、市场政策以及商业周期的变化,如若企业没有及时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很有可能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 当然,科创板并不是未盈利企业持续的“避风港”,科创板也规定了明确的退市机制:对于未盈利企业,科创板要求上市企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前或者之后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值,则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因此未盈利企业要登陆资本市场尤其需要做好产业规划以及资本路径规划。2022年截至9月30日,北交所上市企业共35家,上市前一年度平均净利润为3857.64万元,净利润中位数为3409.2万元,35家企业上市前一年净利润小于3000万有9家,占比25.71%,净利润最高值1.11亿元,最低值为2036.6万元。上市前一年扣非净利润在3000万-5000万的上市企业有21家,占比60%。去年同期,北交所上市企业共41家,2020年年度平均净利润5508.01万元,净利润中位数4068.1万元,净利润小于3000万有7家,占比17.07%,净利润最高值3.23亿元,最低值为2009.5万元。

企业现有的盈利能力对于北交所IPO不是决定性指标,但净利润太低显然也不容易上市。企业如果有意申报北交所,扣非净利润规模起码要在2000万之上,最好保持在3000万以上。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有4000多万家企业,其中95%以上是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2万家,从上市难度来看,北交所可以说是净利润偏低企业的首选。2022年截至9月30日,主板上市企业共55家,上市前一年度平均净利润为34.94亿元,净利润中位数为1.30亿元,净利润最高值1074.18亿元,最低值为5941.7万元。去年同期,2021年1月至9月,主板上市企业共102家,2020年年度平均净利润6.35亿元,净利润中位数1.43亿元,净利润最高值210.04亿元,最低值为3908.1万元。在主板IPO的公司,2021年扣非后净利润中位数约1.30亿元,80%超过8,000万元(2020年低于8,000万元的仅约4.95%)。主板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状况,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之称。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主板要求发行人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超过人民币三千万元;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五千万元,或者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三亿元;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总体而言,创业板、科创板、主板与北交所的企业区别较为明显。主板对净利润有较高要求;科创板不重净利润,对科技创新、扶持硬核科技的态度和科创属性较为重视;聚焦“三创四新”的创业板没有净利润亏损企业过会,对行业似乎更包容。北交所围绕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在借鉴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设置了多套更具有多元化、包容性和精准性的上市条件,凸显了其契合不同特点、不同需求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差异化安排。对于创业板,2022年仅4家企业上市前一年净利润低于5000万,但若是有核心优势的企业,净利润红线就不会有太大影响,说明净利润5000万依然是一条红线。对于科创板,2022年企业上市前一年净利润高于5000万超七成,其对未盈利企业、微盈利企业的容忍度更高,但对于净利润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北交所,2022年企业上市前一年净利润低于5000万占85.71%,说明净利润5000万对于北交所不是一条红线。对于主板,2022年没有企业上市前一年净利润低于5000万,说明净利润5000万依然是一条红线。过去的一年蜂拥的IPO申报给人一种形势大好的感觉,但实际上,在2022年开年之后,特别是上半年监管层从上到下要求中介机构要把好申报项目质量的严格要求下,隐形门槛有所提高,资本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谁也无法保证申报后,市场监管环境会不会发生巨大变化,所以即便明确了板块对何种净利润营收量级的企业过会态度更友好,也仍不可掉以轻心,充分的准备远比时机来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