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资本市场历史性的时刻,科创板正式开板。浙江也迎来了首家科创板过会企业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象投顾客户——杭可科技,自4月15日在科创板申请获受理,到本周四成功过会,仅用了60天时间。
从受理到过会,堪称神速,并且还超过了比它更早提交上市申请的杭州5家拟上市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杭可科技成立于2011年,公司主要为锂电池制造商配套供应各类锂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设备,产品包括充放电设备和内阻测试仪等其他设备。其中,充放电设备贡献85%以上的主营业务收入。
锂电池后段设备生产商
杭可科技是一家锂电池后段设备生产商,2018年,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金额分别为11.09亿元及2.8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3.88%及58.50%,经营性净现金流2.53亿元。
公司客户主要为韩国三星、韩国LG、日本索尼(现为日本村田)、宁德新能源、比亚迪、国轩高科、比克动力、天津力神等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
在消费升级之下,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不断更新升级,再加上顺应时代趋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不断被挖掘且销量不断增长,锂离子电池需求量急速增加的同时,其市场规模也不断拓宽,而中国作为锂离子电池最主要的生产国之一,其市场空间更可谓是不可小觑。
股东方面,曹骥、曹政合计直接或间接(杭可投资)控制公司80.0749%的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上市标准方面,杭可科技也同大多数申报企业一样选择了上市标准一进行申报。同时,公司财务也符合上市标准三和标准四。
业绩持续增长,报告期营收翻倍

公司营业情况可圈可点。财报显示,2016年至2018年,杭可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7.7亿元、11.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70万元、1.8亿元、2.86亿元。
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加了43.9%;净利润同比增长了58.5%。
拟募资5.47亿元,研发投入高
公司申请上市拟募集资金5.47亿元,将投资于投资于锂离子电池智能生产线制造扩建项目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招股书显示,公司锂离子电池智能生产线制造扩建项目达产期为三年投产后,预计将实现项目年均收入102,50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24,453万元。
另外,公司研发投入较高。2018年,公司研发费用5,745.40万元,在营收中的占比为5.18%。
截至2019年3月31日,杭可科技拥有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56项,软件著作权9项。同时,由公司招股书披露,由公司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且有相关专利或著作权的技术)带来的核心技术产品收入达97,414.45万元,占总体营业收入的87.82%,核心技术利用率高。
科创板先开板后开市
过会后,杭可科技下一步将向证监会提交注册,注册完成即可在科创板挂牌上市。
昨日科创板正式开板,但还未开市。自6月5日第一次审议以来,科创板上市委已审议通过9家企业,按照这样的审核进度和速度,真正开始交易,可能会在7月份实现。
在昨天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上交所理事长黄红元就表示,预计两个月内首批企业将在科创板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