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工电子行业55家上市公司,其中科创板16家,创业板16家,沪主板6家,深主板17家,北交所0家。其中,16家公司发布了19个激励草案,8家是首次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从激励工具角度看,截至2022年12月31日,军工电子行业上市公司全年发布3个第一类限制性股票草案,10个第二类限制性股票草案,6个员工持股计划草案,0个股票期权草案,0个股票增值权草案。军工电子行业上市公司2022年激励工具使用情况数据来源:Wind,大象研究院整理军工电子行业2022年激励草案员工覆盖率最高29.8%,平均8.4%截至2022年12月31日,军工电子行业上市公司55家,激励草案覆盖员工数量最多的是中航光电,对应的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草案覆盖员工为1472位。从员工覆盖率看,大立科技公告的员工持股计划,覆盖员工270位,员工覆盖率达到了29.8%。总体而言,军工电子行业2022年激励草案平均员工覆盖率约为8.4%具体板块来看的话:深主板的平均员工覆盖率最高,达到了11.4%。军工电子行业各上市板块2022年股权激励员工覆盖率情况数据来源:Wind,大象研究院整理军工电子行业 科创板 2022年股权激励员工覆盖率情况科创板里有16家军工电子行业上市公司,其中6家2022年发布了股权激励草案,相应的平均员工覆盖率达到5.3%。其中股权激励员工覆盖率最高的是兴图新科,达到了17.5%,该公司专注于视频通信军事运用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致力于提供视频指挥控制类、视频预警控制类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是以网络和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产品供应商。2022年激励草案的激励对象中,核心技术人员1位、其他人员86位。军工电子行业 创业板 2022年股权激励员工覆盖率情况创业板里有16家军工电子行业上市公司,其中5家2022年发布了股权激励草案,相应的平均员工...
    2023 - 03 - 03
  • 计算机设备行业83家上市公司,其中科创板8家,创业板40家,深主板22家,沪主板9家,北交所4家。其中14家发布了16个激励草案。其中3家公司是首次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从激励工具角度看,截至2022年12月31日,计算机设备行业上市公司全年发布3个第一类限制性股票草案,9个第二类限制性股票草案,1个员工持股计划草案,3个股票期权草案。计算机设备行业上市公司2022年激励工具使用情况数据来源:Wind,大象研究院整理计算机设备行业2022年激励草案员工覆盖率最高35.7%,平均18.1%截至2022年12月31日,计算机设备行业上市公司83家,激励草案覆盖员工数量最多的是大华股份,对应的第一类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激励草案覆盖员工为4345位。从员工覆盖率看,佳缘科技公告的2022年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覆盖员工81位,员工覆盖率达到了35.7%具体板块来看的话:科创板的平均员工覆盖率最高,达到了21.1%。计算机设备行业各上市板块2022年股权激励员工覆盖率情况数据来源:Wind,大象研究院整理计算机设备行业 科创板 2022年股权激励员工覆盖率情况科创板里有8家计算机设备行业上市公司,其中2家2022年发布了股权激励草案,相应的平均员工覆盖率达到21.1%。其中股权激励员工覆盖率最高的是鸿泉物联,达到了21.1%,该公司是致力于利用人在回路的智能增强驾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智能增强驾驶系统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等汽车智能网联设备的公司。2022年激励草案的激励对象中,高管6位,中层骨干132位。计算机设备行业 创业板 2022年股权激励员工覆盖率情况创业板里有40家计算机设备行业上市公司,其中9家2022年发布了股权激励草案,相应的平均员工覆盖率达到17.6%。其中股权激励员工覆盖率最高的是佳缘科技,...
    2023 - 03 - 03
  • 2020年4月,中国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氢能属于能源,氢能的能源属性被国家认可;同年氢能国补落地,规模效益逐渐提升,氢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氢能产业链上游包括制氢、储运、加注环节,中游为氢能燃料电池,下游为氢能的应用领域,涵盖电力、燃料/燃料电池和供热方面。其中,氢能作为燃料电池可应用于军事、加氢站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目前氢能相关技术已实现突破,产业化的基础奠定,正逐步进入调优的阶段。三分之一央企入局,取得技术示范成果目前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央企业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包括制氢、储运、加氢、用氢等,并取得了一批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的成果。 如中国石化将氢能全产业链作为新能源发展的核心业务,目前在建全球最大的光伏绿氢生产项目;中国石油首座加氢示范站也是冬奥会的首座加氢站,同时在建全球最大的氢储能发电项目;国家电投建成国内首条全自主可控质子交换膜生产线;东风集团、一汽集团、中国中车和宝武集团聚焦终端应用燃料电池汽车、列车、氢冶金等。央企领跑制氢端,市场竞争格局分散在氢能利用途径中,制氢是前提。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产氢大国,每年产氢量约 2200 万吨,占世界氢产量的1/3。以中国石化和国家能源集团为代表的央企领跑上游制氢端。中国石化和国家能源集团作为国内氢气产量最大的两家企业,市场份额和占市场总约三成,其他氢气生产企业数量多, 氢气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中国石化:拥有制氢能力约300万吨/年,约占全国总产量14%中国石化涉及制氢、储运、加氢站、燃料电池产业链环节。在制氢端,中国石化拥有制氢能力约300万吨/年,约占全国总产量14%,无论是煤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还是工业副产品制氢,中国石化都有巨大的供给能力,领跑整个上游制氢端。除了工业副产品制氢,2021年11月30日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这是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绿氢生产项目,投产...
    2022 - 04 - 27
77页次4/20首页上一页12345678910...>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深圳大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关注微信
公司地址:中国·深圳·福田区深南大道6008号深圳特区报业大厦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