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行业定义
军工电子行业是将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运用于国防军事领域的特定行业,是支撑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发展高精尖武器装备、推进军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产业。
二、 行业发展现状
(一)国防信息化建设,带动军工电子行业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国民经济、国防军事等各个领域,全球由此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现代战争的作战方式出现了新的情况、新的特点,要求各国根据信息化时代的特点进行国防军队的信息化建设。2016年5月,中央军委颁发《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全力推进我国的国防信息化建设。国防信息化建设的加速推进为军工电子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国家军费支出占比来看,自2010年后,中国军费占GDP比例始终在1.3%左右浮动,在国际上属较低水平。这一比例低于西方大多数国家2%的水平,仅略微高于日本的1%,远低于美国的3.3% 。随着我国应对周边安全局势和维护国内稳定保障国民人身安全的需要,我国将继续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和作战能力,因此,我国军费的增长空间较为巨大。从国家军费支出构成来看,装备支出占军费比例的1/3左右,低于同期欧美水平,我国军费结构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在复杂的国际局势和紧张的周边局势面前,各国将通过不断提高高科技武器的应用来应对政治军事冲突,电子化、信息化将是未来竞争的焦点,国防费用将重点投向军事装备采购,军工电子行业将受益于此。
(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军工电子行业发展
年3月,国家领导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作出明确指示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创强军新局面,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同年,国防科工局启动军民融合专项行动,次年3月国防科工局发布了《2016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行动计划》重点任务指出,要推进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扩大信息共享,研究建立军工科研机构与民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协同创新机制。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军民融合迈出实质性步伐。2015年3月,首次运用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实施装备竞争性采购,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设置“民参军指导”、“企业与产品”、“采购需求”等模块,设置“百问百答”专栏为民营企业答疑解惑,为武器装备采购的整个链条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平台,减少了装备采购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充分利用了社会的优质资源,允许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是协调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决策,势必为军工电子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三)准入门槛放宽,竞争加剧
随着多项鼓励“民参军”的政策出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项目大幅度减少。从事军工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民营企业在与装备采购部门、军工集团各部门、分系统集成单位取得联系后,即可按要求参与军品市场招投标。政策的放宽及准入许可项目的减少大大降低了军工产品市场的准入门槛。大量的与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民营企业开始参与到军品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这一趋势加剧了军工电子行业的竞争情况。
三、 行业发展趋势
(一)军民融合进一步深化
我国军事装备的研发、生产和制造主要集中在十大军工集团,十大军工集团为我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一直以来实行单一的国有体制,市场化程度不高,军工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较为低下,军工产品的科技含量也较低,不再适应我们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军民融合的政策,促进“军转民”和“民参军”。“军转民”,即将军工制造技术用于制造民用产品,拓展军工企业的市场范围;“民参军”,即政府放开军事装备领域的进入门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军用产品的研发制造,传统军工企业因此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军民融合的深化将加强两类企业的经营效率,促进军工行业的正常健康发展,并为我国的国防安全提供后援支持。
(二)核心电子元器件国产化加速
目前,我国军工电子行业使用的核心电子元器件由于国产性能不高部分采用进口元器件替代,特别是芯片等严重依赖于国外进口。国外进口的核心电子元器件极难受到我国军方的全面监督,因此为军事信息安全留下了极大隐患。为解决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国外的现状,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核心元器件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把自主CPU作为我国核心战略产业。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大力鼓励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在政策的驱动以及为占领行业制高点的目标下,我国的核心电子元器件产业必将取得较大的进步,军工电子行业核心电子元器件的国产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三)指挥系统规范化、一体化提升
目前,我国的军事指挥系统存在标准不统一、系统不兼容、融合度差等问题,给军队的统一指挥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比如,各个部队的训练标准不一致,无法实现指挥信息系统的统一应用。并且,指挥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数据之间无法有效融合,数据资源共享有限,极大限制了指挥系统的指挥能力和指挥效果。随着我国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建设统一的指挥体系和标准,海、陆、空、天、网络等领域的作战将融为一体,势必要求指挥系统向规范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四、 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军工行业实行严格的资质准入制度,并且长期由国有企业主导,1992年开始军工领域进入逐步开放时期。2005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等原国有企业垄断的行业和领域。同年5月,国防科工委正式对外颁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对民营企业进入国防领域进行“正名”与“鼓励”,民营企业正式参与到国防领域的市场竞争。
年至今军民融合更为深入,军工电子行业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3月我国已有1000余家民营企业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 。其中中小企业众多,市场较为分散。大多数民营企业专注于专业化的小型系统级产品、核心模块和核心元器件的研发与生产,少量民营企业也进入到涉密程度较低的整机生产领域,有能力参与大型项目或向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数量有限,具备一定规模优势和较高技术水平的市场竞争主体仍为各大军工集团及下属单位。军工集团与民营企业形成了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
从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全国军民融合机制的完善,市场将得到进一步规范化发展,行业的整合力度也将随之加大。整体而言,由于行业对产品技术、性能、质量各项指标的高标准和高要求,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自身拥有生产能力的企业将获得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