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行业定义
特种气体是指在特定领域中应用的,对纯净度、混合比等有特殊要求的单质气体或混合气体。
特种气体用量较普通工业气体少,但特种气体品种多、质量要求高,属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由于下游集成电路、光伏太阳能等产业需求的增长,我国特种气体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技术进步。国内企业生产的特种气体,已用于芯片制造、太阳能薄膜制造领域,打破了跨国公司的垄断。特种气体下游行业基本属于高新技术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程度较传统制造业少,抗风险能力更强。因此,特种气体是工业气体未来发展方向,发展趋势良好。
二、 行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经济迎难而上,特种气体行业保持快速发展
在我国宏观经济继续向好的前提下,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为工业气体产业,特别是集成电路、芯片配套的特种气体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而消费类电子市场稳健的发展态势更是为特种气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稳定的下游市场。
(二)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行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工业4.0”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规划提到大力推动十个重点领域突破发展,作为工业制造的重要原材料,特种气体运用范围广泛,能够有效的配套支持国家 “工业4.0战略”。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指出,为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实调整国家科技重大立项,11个科技重大立项中与特种气体联系比较紧密的有:
、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迎来难得的机遇,应充分发挥市场优势,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带动产业链协同可持续发展,加快追赶和超越的步伐,努力实现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2014年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预计一期投资金额1250亿元。正在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及成套工艺旨在开发集成电路关键制造技术,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先进工艺及相关新材料技术。该专项重点攻克砷烷、磷烷、六氟化钨、烷类电子混合气等品种,目前已有6加特种气体企业参加并开始实施。
从上述产业政策与国家投资力度中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集成电路、芯片的发展作为国家工业现代化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我国特种气体将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下游市场需求旺盛,行业市场规模较大
特种气体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IC制造、石油化工、医疗保健和化学工程等。《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提出,到2015年,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500亿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全年共生产集成电路1015.5亿块,同比增长12.4%,增幅高于上年7.1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行业实现销售产值2915亿元,同比增长8.7%,增幅高于上年0.1个百分点。2014年,我国集成电路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2亿元,同比增长52%,比上年提高23.7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7.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合成氨标准混合气仪器和分析原料质量及产品质量。
特种气体在医疗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如用于血液测定、肺功能测定、准分子激光气、深潜用气、细菌培养等方面。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服务的增加,更多特种气体将会运用到不同的方面,医疗用气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从下游市场来看,无论是集成电路、移动终端,还是医疗、石化生产、化工行业,对特种气体的需求都有日益增长的趋势。下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本行业的发展,行业市场规模较大。
三、 行业市场规模
虽然特种气体行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不算大,但它对当前飞速发展的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精密冶金、环境科学等高新技术部门有重要影响,是这些部门不可缺少的原材料气或工艺气。正是由于各种新兴工业部门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需要和推动,特种气体产品才在品种,质量和数量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飞跃发展。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升级,普通工业气体需求已开始减缓,而特种气体的消耗量近年来增长显著。根据美国投资银行League Park的投资报告预测,全球特种气体市场从2013年至2018年复合增长率为6.1%,到2018年市场规模可达到231亿美元。虽然特种气体用量较普通工业气体少,但特种气体品种多、质量要求高,属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特种气体下游行业基本属于高新技术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程度较传统制造业少,抗风险能力更强。因此,特种气体是工业气体未来发展方向,发展趋势良好。
由于下游集成电路、光伏太阳能等产业需求的增长,我国特种气体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技术进步。国内企业生产的特种气体,已用于芯片制造、太阳能薄膜制造领域,打破了跨国公司的垄断。
目前,北美仍是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场,受光伏产品和液晶面板的需求拉动,每年保持约6.3%的速度温和增长。中东地区拥有原材料和强大的烃类基础,未来可能发展成为重要的特种气体枢纽市场。亚太地区是世界上特种气体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每年的增长率在9%-11%,主要是受中国电子工业需求的拉动。同时新能源、医疗、环保及食品等非周期性行业和新兴经济体的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供了需求保障。
图表 1 中国特种气体市场规模
四、 行业发展趋势
特种气体工业是一个技术知识和资金密集的行业,涉及到物理、化学、机械学、电子学、工程生物和工程化学等十分广阔的学科领域。发达工业国家经验表明,特种气体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高压技术、低温技术、真空技术、洁净技术、材料技术、测量技术、精密制造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等部分的综合发展水平。国际特种气体行业在上述基本技术的支持和推动下,已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立特征、分工明确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气体制备纯化技术、混合气体配制混匀技术、分析检测技术、环境保护及安全技术、配套件技术。配套件技术包括:减压器、气瓶阀和管路阀件配件的制造和使用技术、管路安装处理和吹洗技术、容器内表面处理技术、过滤和计测技术等。
目前,我国特种气体企业生产的品种基本上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从原来的完全依赖进口转向基本自给自足。同时,行业综合技术水平呈现两级分化态势,大多数企业技术水平落后,竞争力较弱;而少数企业无论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创新能力都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近年来,少数企业为适应下游大型客户的需求,通过引进先进设备、采用新工艺,相当一部分生产、检测、提纯和容器处理的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标准。
以高纯硅烷为例,硅烷是电子特种气体中用途最广、影响最大的气体品种,由于硅烷易燃、易爆、纯度要求很高,技术难度很大,可以说硅烷气体是一个国家气体技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过去一直依赖进口,部分国内企业利用自身对研发、创新的不断投入,已经掌握了高纯硅烷的生产技术,或许将彻底结束高纯硅烷依赖进口的局面。对我国特气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起到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中国特种气体在品种数量上已经完成量的转变,不久的将来会在质的方面发生变化,与国外领先企业的气体质量差别将会逐渐缩小。
五、 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国内特种气体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但多数装备水平低、工艺和技术相对落后,造成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竞争激烈,通用技术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的局面。
与国际化工业巨头相比,国内特种气体生产企业在技术、规模、产业链上均不具备优势,导致国内企业在特种气体行业缺乏竞争力。国内企业生产的部分品种高端特种气体同国际跨国巨头生产的产品在性能方面不存在差距,但整体上看仍存在较大差距,但通过国家政策的支持、企业研发能力的持续提高,差距逐渐缩小,并且国内企业还拥有国际跨国企业无法比拟的部分优势,如低成本、贴近客户、反应灵活等,上述优势使国内优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市场份额得以逐步扩大。
在国内,特种气体市场较为成熟,市场竞争表现为充分竞争。从竞争参与者角度来看,除国外企业及国内部分领先企业外,市场中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企业参与竞争。
具体来看,盈德气体、金宏气体等企业借助上市资本迅速扩张,使其在特种气体行业占据相对领先地位;盈德气体凭借产品质量优势和出口优势,在国际市场中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这类企业研发生产能力相对较强,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