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O现场检查,一个让企业“心跳加速”的字眼。证监会对首发企业开展现场检查的本意是为了提高IPO信息披露质量,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震慑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而并非表明对IPO的收紧。但在过往的实践中来看,很多被抽中现场的企业都以失败告终(撤材料或否决),原因就是监管机构的现场核查工作非常细致,很难不发现问题。在2021年启动5轮首发企业现场抽查看,46家被抽中企业,截至目前有将近半数的企业终止IPO。图源:大象研究院其中最为惨烈的是1月31日被抽中的20家,被抽中的公司有80%的公司在收到书面检查后的10个工作日内撤回了首发申请和保荐撤回申请。也正是基于这种力度的审查,很多公司闻“检”色变,今天大象君总结过往各位或倒下或虎口脱险的企业们的,看看这些幸运儿们有没有什么特征,成功与失败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差距。解析现场审查现场检查抽样方式如下:检查对象确定包括问题导向和随机抽取两种方式。问题导向的检查对象由中国证监会审核、注册部门或交易所审核部门(以下统称审核或注册部门)确定。在发行上市审核和注册阶段,首发企业存在与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相关的重大疑问或异常,且未能提供合理解释、影响审核判断的,可以列为检查对象。那什么样的企业,会更可能被抽查呢?我们总结了以下过往被抽查的企业,得出以下结论:1、 过往有被否和撤材料历史的2、 主要财务指标显然背离同行业公司的3、 业务模式、盈利模式没有先例的4、 关联方及关联交易复杂程度较高5、 项目中介机构有被处罚历史的、中途更换中介机构6、 被多方实名举报的检查对象确定后,审核或注册部门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检查对象和中介机构,检查对象自收到书面通知后十个工作日内撤回首发申请的,原则上不再对该企业实施现场检查。但如果在撤回申请后十二个月内再次申请境内首发上市的,仍会被列为检查对象。证监会的相关检查方式如下:实...
    2022 - 03 - 22
  • 据大象君统计,2019年以来,截至2021年12月31日,创业板、科创板和深主板、上证主板几个不同板块过会企业总共有1155家。其中,2019年~2021年,各板块的过会企业数量分别为:科创板过会企业共391家;创业板过会企业共359家;上证主板过会企业共215家;深主板过会企业共109家;北交所过会企业共84家(近两年)。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数量上看,注册制的表现似乎比主板更活跃,当然,板块的特性导致申报企业基数的差距,以及申报后没通过无法上板的企业等原因,都能影响过会企业数量,单从数量上进行对比似乎并无太大意义。更深入的看,在不同板块过会企业营收上有没有什么特点呢?各板块对企业营收上又存不存规律呢?三年间,整个资本市场,有没有发生一些变化?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看数据。各板块营收情况分析以营收规模为等级,各个板块三年间的过会企业在各个营收区间的数量分布情况如下:一、科创板近三年科创板过会企业共391家,过会企业营收占比情况: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科创板营收0~5亿的过会企业三年来占比相当高,从时间维度上看有下降趋势,但比重上仍有绝对优势。在过会企业各区间营收占比有更均衡的趋势,似乎科创板对营收的重视有趋严的节奏。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三年间,营收最低的企业为2020年过会的的“艾力斯-U”,艾力斯是一家专注于肿瘤领域的创新药企业,致力于成为在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靶向药领域领先的创新药企业。过会前一年的营收规模为62.97万。营收最高的企业为2020年过会的“天能股份”,天能股份主要为电动自行车提供动力电池,为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在过会前一年的公司营收规模为427,44亿。二、创业板近三年创业板过会企业共359家,过会企业营收占比情况: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过会企业营收占比变化较大,且不平均;营收规模有明显增长趋势。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三年间,营收最低的企业为2020年过...
    2022 - 03 - 03
  • 2021年,全球2388家企业IPO上市,成为近20年来最活跃的一年。其中,A股市场更是贡献出历年来最好的成绩,规模和数量攀顶,双双拿下历史之最的称号。根据Wind数据显示,2021年A股市场IPO募资总额已突破6000亿元,刷新了2010年4837.55亿元的募资额最高记录,也是中国资本市场诞生以来IPO募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同时高达522家IPO也成为新股上市数量最多的一年。数据来源:wind  新的局面即将打开。但这将会是个什么样的局面?随着政策层面的监管高压、流动性收紧、国内互联网企业新发展模式的形成、产业形态的转变等一系变化,不少业界的朋友或财经媒体以2021为鉴,对2022年的局面作出预判,其中有狂热、希望,也不乏审视和冷静。对于新的一年,我们期待会是个更好的局面,因为人们喜欢希望;同时我们也需要贴近真相,这是业者的自我要求。下面我们将时机、市场、政策多方面总结2021年的情况,解释并合理预测,得出近可能符预期的结论。时机:以经济周期为单位2021年在全球市场出现多种不确定因素,在疫情持续肆虐、变种病毒、通货膨胀、监管变动的前提下,全球市场仍焕发较强的流动性。其中,A股市场虽受年初中资大型互联网科技股空间见顶及后监管措施加强影响,整体表现未及美股,但仍登上A股历史巅峰。从全球市场上看,能明显觉察出A股市场的特点,即募资金额与首发企业数量相当接近,体现A股市场存在上市的企业体量小的普遍特性。以时间线为主轴,近十年来A股市场上市企业数量和募资总额如下数据来源:wind从时间周期的角度出发,一个系类的政策的形成需要时间,而复杂的产业政策一旦成型,短期内转向的可能性极小,至少也要以2-3年为一个周期,市场的建设则更是一种长期的反复检验,即便资本市场的转向可能早于政策周期,检验市场后的反应也需要时间。故此,从13年建立的新三板市场后的两年A股市场迎来IPO小高潮;...
    2022 - 03 - 03
  • 据大象君了解,目前A股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都对IPO企业的盈利有要求,而科创板及北交所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主板上市要求3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创业板方面,上市标准要求“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6月发布的创业板规则显示“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但一年内暂不实施,一年后再做评估”,目前还未有明确标准出台。那么,截至目前,有多少家IPO时未盈利企业成功登陆了A股,它们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北交所1家IPO时尚未盈利具体来看,北交所方面,允许尚未盈利企业上市,但需满足预计市值不低于 15 亿元,最近两年研发投入合计不低于 5000 万元。目前北交所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仅1家,为诺思兰德,医药制造业,专业从事基因治疗药物、重组蛋白质类药物和眼科用药的研发、生产及销售。首发保荐机构为中泰证券。科创板31家企业IPO时尚未盈利据大象君统计,截至2022年2月14日,科创板共有389家上市企业,其中31家IPO时尚未盈利。(尚未盈利:公司上市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从上市日期来看,尚未盈利公司大多集中在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最近的一家希荻微的上市时间是在2022年1月21日。截至2月14日,31家企业中市值最高的是中芯国际,高达4015.20亿元;排在第二的是百济神州,市值为1513.10亿元;其次是康希诺,市值为626.00亿元。1、中金公司保荐项目最多从科创板IPO时尚未盈利的上市企业的保荐机构来看,中金公司保荐项目最多,有9家;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并列第二,各有5家;中信建投、国泰君安并列第三,各有3家。注:联合保荐都拆开来计算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2、上海、北京、江苏企业占7成从科创板IPO时尚未盈利的上市企业的省份(自...
    2022 - 03 - 03
205页次12/52首页上一页...  78910111213141516...>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深圳大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关注微信
公司地址:中国·深圳·福田区深南大道6008号深圳特区报业大厦28